- ·上一篇文章:昆仑山下脱贫牧民生活别样美
- ·下一篇文章:众邦银行 科技创新金融服务 赋能小微企业发展
“十四五”开局 闽发力建“交通强省”
(经济观察)“十四五”开局 闽发力建“交通强省”
中新社福州3月9日电 (记者 闫旭)随着今年初浙江宁波至广东东莞国家高速公路(G1523)福建省沙埕湾跨海公路通道的通车,福建省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突破6000公里。
“十四五”开局,福建“交通强省”建设取得新的进展。
沙埕湾跨海公路通道是福建省的又一条出省通道,串起了闽浙沿海,途经沙埕湾等重要港区。地处沙埕湾区的福建宁德福鼎市乘势而上,将目光投向“渔业+旅游业”的叠加效应,确立了宁德大湾区沙埕湾生态临港产业城市发展战略。
“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”,而福建民间过去一直有“闽道更比蜀道难”的说法。长期以来,位居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一直受困于重重山海。
如今,福建省综合交通总体发展水平已居于全国前列。“十三五”时期,福建建成“两纵三横”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,福州、厦门迈入“地铁新时代”,所有建制村通上了客车。
更为引人注目的是,“轨道上的福建”初步形成,福建在全国率先实现省内设区市动车环闽运营;“丝路海运”品牌在国际上打响,福建沿海港口年吞吐量首次突破6亿吨,年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均超过台湾;福建公路网进一步完善,80%以上陆域乡镇30分钟便捷通高速;福建民航发展做强福州、厦门双枢纽,旅客年吞吐量首次突破5000万人次,厦门新机场、福州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获国家立项批复。
福建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副教授、交通运输研究所所长吕英志亲历了福建省“十二五”“十三五”时期交通运输的大发展。“进步是相当快的。”吕英志感叹道,尤其是,福建形成了厦门港、福州港、湄洲湾港和泉州港4个港口的发展格局,国际海运业务快速增长。
“福建是‘一带一路’建设的重要节点,通过港口和内陆铁路运输,连接起中国与‘海丝’沿线国家和地区,深入欧亚大陆,促进了‘大流通’。”吕英志说。
步入“十四五”,福建力求在服务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有所作为和发挥独特作用。福建省委书记尹力早前提出,要充分发挥福建省区位枢纽优势,科学谋划构建大通道、发展大流通、开拓大市场,建设交通强省、构建省内“211”交通圈,健全完善投资促进机制,把扩大消费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结合起来,让更多人、技术和项目集聚进来,让更多的福建产品集散出去。
从2021年福建省政府工作报告也可见,建设“交通强省”,福建将从三个“大”发力。具体就是,打造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,加快推进福州机场二期、厦门新机场、福厦客专、温福高铁、龙龙铁路、昌福(厦)高铁等重大项目,拓宽“陆海空”大通道;大力发展海铁联运、内河航运、港区物流,推广多式联运“一单制”,促进大流通;积极对接京津冀、长三角、泛珠三角、粤港澳大湾区,用好省际合作平台,提高闽货市场占有率,开拓大市场。
福建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黄祥谈表示,“十四五”时期,福建将建设高速公路超1000公里,实现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2000万标箱,新改建普通国省干线近3000公里,打造4个千亿级交通产业集群,完成公路水路投资5000亿元人民币。
中共中央、国务院最近印发的《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》明确加快构建阜阳经黄山、福州至台北的京津冀—粤港澳主轴支线,上海经宁波、福州至深圳和上海经杭州、南平至广州的长三角—粤港澳主轴路径,福州至银川、厦门至成都两条通道,以及建设厦门国际性交通枢纽城市。吕英志认为,这些会产生集中的乘客、货物转运,对“十四五”时期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一定大有助益。(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