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上一篇文章:学生为赚快钱倒卖公民个人信息 获刑10个月罚款2万
- ·下一篇文章:匈牙利31个华人社团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
经济学硕士返乡务农 乐当现代职业农民
经济学硕士返乡务农 乐当现代职业农民
2012年,薛强从西安工业大学毕业,取得经济学硕士学位。原本可以跳出“农门”的他,毅然放弃了城里的工作机会,回到农村,成为一位农民。不过薛强做的“农民”可不是祖辈那样的庄稼汉,而是“爱农业、懂技术、善管理、精经营”的“现代职业农民”。
农业机械化 大大提高生产效率
走进薛强的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,放眼望去,仓库内整齐停放着不少大马力的进口拖拉机、大型深松整地机、植保无人机和全自动选种机等专业农机,他告诉记者,如今种地早已不像以前一样依靠人力,现在,通过各种农机具,冬小麦的耕、种、收等综合农事全程机械作业,仅需9天左右就能完成。
农村出身的薛强还记得小时候是如何进行农业耕作的。“以前农民家里都有几亩地,每年6月初左右是麦子成熟收割的季节,全家老小都会动员起来收麦子,依靠人力,用镰刀一点点收割,效率很低。而且这个时候多阵雨,因此经常要顶着烈日进行抢收抢晒,干农活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,‘面朝黄土背朝天’是对那个时候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。”
仓库里停满了各种农用机械和植保机械。图片来源:西安晚报
“如今,小麦生产中的耕地、播种、打药、收割以及运输烘干等环节,都可以通过现代化的农机实现。”薛强介绍,“比如耕地,有大型深松整地机,播种有应对不同类型土地的播种机,打药有大型植保无人机,收割有收割机,粮食收获、烘干有粮食烘干塔……总之,能用机械代替人力的地方我们都会选择机械,不但节约了人力和财务成本,还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。”
目前,薛强的农机合作社年均农机耕种管收、深松整地等机械化作业面积达到3万余亩,病虫害统防统治5万余亩,小麦良种繁育基地1.5万亩。合作社业务涵盖长安区、鄠邑区、周至县等5个区县10个乡镇100余个行政村6000多户村民,小麦、玉米生产的耕种收和病虫害防治实现了全程机械化,建立了综合农事服务中心。合作社年经营收入350万元,机手人均收入达到6.5万元。
“研究生”干农活 也是“大能人”
薛强考上研究生在村里可是一件大事,他也成为乡亲们津津乐道的榜样。可当听说薛强研究生毕业后要当农民,村里人都惊呆了,怎么就想要回农村当农民呢?文质彬彬的他能否干好农活?在“象牙塔”里学到的知识能在农村施展开拳脚吗?这些疑问曾让村里人对薛强抱着怀疑的态度。
薛强的父亲薛拓虽然有些不能理解,但依然支持儿子的决定。“我的同学大部分都在研究所、银行、上市公司等单位就职,我父亲也是想让我考公务员,或者在研究所这样的机构上班,但当我说出要回乡当农民的时候,父亲并没有反对,而是选择了支持我。”薛强告诉记者,他父亲当了大半辈子农民,知道从事农业的苦和累,因此希望他跳出“农门”,但另一方面,他父亲很清楚,农村需要人才。
薛强也不负父亲的期望,运用所学知识来进行农业种植。“我是学经济的,因此会在种植前精细计算成本,比如种小麦所需要的各项成本有多少?农机的损耗以及更新换代的成本有多少?种什么作物收益最高?预计的收益有多少?能否实现盈利或者获得社会效益?”通过薛强对成本的精细计算,避免了许多农业种植风险,也让土地获得了更高的收益。
从经济学硕士到农业的“大能人”,这个转变并不容易。潮湿的土地要用什么样的机械耕种?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时间要精确到什么程度?这些都是薛强在实践中遇到的难题,也让他吃过不少亏。“曾经有一次,我的试验田枯萎了好大一片,最后发现是机械出现了故障,农药多喷洒了一次,把庄稼‘烧’死了。”为了解决这些难题,薛强经常请教农业专家,也常常和有经验的农机手进行交流沟通,时刻关注着农业发展的前沿动态。
2016年,在第二届陕西省职业农民技能大赛上,薛强用实力证明了自己,获得农艺工种类“陕西省技术能手”称号。获得这个称号,他并不意外。“每年我要为4万亩小麦进行‘一喷三防’,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技术水平。我要向大家证明,我不只是会读书,农活干起来也要比别人强。”
规模化土地托管 实现共赢
“刚毕业的时候,我拿到了一家上市公司的录用通知,但是经过一番衡量之后,还是放弃了城市里的工作,回到了熟悉的农村。我学的是区域经济学,那时候就在想,学到的新知识、新理念,是不是能为农民和农村改变做些什么。”薛强在攻读硕士期间,发现不少农村地区都存在着土地管理粗放等问题,他敏锐地意识到,粮食生产即将走向规模化发展道路。
“现在种粮食不挣钱,农村许多年轻人都选择到城里打工,那么粮食由谁来种?怎么种呢?”薛强说,传统农业依靠的是精耕细作来提高农作物产量,不但劳动量大,成本也要高很多。经济学出身的他想到,是否可以通过大型机械化、规范化生产的方式来进行农业生产?既能提高作物产量,也大大降低了农业种植的成本。
说干就干,薛强成立了西安市长安区长丰农机专业合作社。合作社创建之初,由于规模小,机具“吃不饱”,人员“增收难”,薛强带领大家积极探索农机合作社发展模式,尝试土地托管业务,一方面减轻种粮群众的劳动强度,另一方面拓展业务,壮大了规模。在这一经营模式的引领下,合作社迅速发展壮大。
“通过规模化的土地托管,在不改变农民的土地承包权、收益权和国家惠农政策享有权的前提下,实现农业规模化、集约化、机械化生产。”薛强说,一些不愿耕种或无能力耕种者将土地托管,由其代为耕种管理。
合作社聘请6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专家建立专家指导组,制定生产规范,对粮食生产过程中综合农事的重大问题进行科学决策;聘请80多名种田能手为托管员,组成了土地托管团队,承担发展托管农户、集中土地、跟踪生产、收取费用、协调汇总等工作;建立了农机、农技、植保、水电4个专业综合农事服务队,制定了种子、化肥、农药、耕、种、收获、田间管理、粮食回收、销售“9个统一”的标准化生产作业规程。合作社还通过召开土地托管联盟协作培训会等形式,带动周边区县发展土地托管5万亩,使1.2万户农民受益。
“土地托管不属大包干、种粮大户、家庭农场的经营模式,而是合作社主导、专家指导、托管员组织、综合农事服务专业队作业服务、农民参与享受服务、听从指导的新型经营方式,实现了合作共赢。”薛强说。
今年,在春季雨水稀少的情况下,长丰合作社耕种的小麦达到了亩产700斤的成绩,比周边旱塬区的小麦产量高了不少,通过机械化作业,不仅节约了人力和时间成本,更提高了农业作物的产量。
对“职业农民”称号 非常自豪
在农业生产中,薛强十分注重“科技兴农”的实践和落地。他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、西安市农技中心合作,共同选育出了4个新优小麦品种,通过在高产创建项目区展示和示范,效果显著。
2015年,长丰农机合作社被农业部授予“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”;2016年陕西省第二届职业农民技能大赛上,他获评“农艺工类”冠军;2018年1月,他被西安市农林委授予“西安市优秀农民”……在诸多称号中,他最重视的还是“职业农民”这个称号。
“现代化的‘职业农民’,绝不是老辈人所说的‘面朝黄土背朝天’,而应是‘爱农业、懂技术、善管理、精经营’,充满现代感和职业感的职业。”薛强对“职业农民”这一称号充满自豪感,也一直在用自己的努力诠释着这个职业的意义。
薛强也在尽力去帮助身边的农民以及想要返乡创业的大学生。“在农村的广袤天地里,大有可为,现在农村很缺人才,所以我也很重视对农机手的培训,也欢迎大学生们来我们合作社学习交流。”
对于未来,薛强还有很多想法。“目前粮食种植的利润率比较低,合作社的主要利润来自于农产品的深加工,因此我还想延长农产品的产业链。我在成本计算和农业种植上算是行家,但在企业管理、会计等方面,还需要更专业的人才,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专业人才和我一起投身农业和农村。”
西安已有1万余人 接受职业农民教育培训
今年8月16日,西安市2017级中级职业农民考核认定论文答辩圆满结束,经过了两年多900多个学时的努力,又有一批经过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农民获得了“中级职业农民”的称号。
记者从市农业农村部门获悉,截至目前, 我市已有1万余人接受了职业农民教育培训,认定职业农民8923人。
自从我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展以来,先后制定出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管理暂行办法、职业农民帮扶指导制度等多个文件,制定了职业农民教育教学管理制度等21项167条培育工作制度,搭建起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制度体系。同时,按照“一主多元”的构建理念,建成了以西安市农业培训中心和区县农广校为主体,以农业科研院所、农林系统事业单位为依托,以现代农业园区、农民专业合作社、规模化生产基地、家庭农场、种养大户等为实训基地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。
如今,这些扎根于农村广阔天地的“大能人”,已经带动更多农民群众走上了现代农业发展之路,成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力军。(郭旭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