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苏财经   
当前位置:江苏财经江苏新闻国内新闻
日期:2023-05-17 03:27:11  来源:网络

驻村第一书记的青春纪念册

  【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·青年驻村第一书记】

  5月,四川大凉山,通往昭觉县三河村的公路边,索玛花红粉相间,绵延至陡崖顶端。三年前,这些索玛花曾用茂密的藤枝拦停了一辆高速冲下陡坡的汽车,汽车被挂在悬崖边,万幸没有坠下。

  车上5位驻村干部中,有一位是记者所采访的李凯,三河村的驻村第一书记。母亲听说后坚决要他回成都,但他没有犹豫,径直走回村里,“那里有太多渴望的眼睛”。

  在他的“乡村振兴日记”里,没有写下这一段惊险的情节;记者在江西武宁、重庆巫山、山西陵川的驻村第一书记的笔记本上,也没有看到过类似的叙述,尽管他们都无一例外地经历过危险时刻。在那些密密麻麻的字迹中,记录的都是“复垦”“平整土地”“蔬菜价格”“村道硬化”……琐碎、微小、事无巨细,像汪洋里的浪花。

  别看浪花小,万千小事,最终聚成波澜壮阔的当代史诗。正是黄文秀为代表的勤恳踏实的驻村第一书记,投身国家和人民需要的基层一线,乡村振兴的宏大画卷才因此变得具体可感又希望无限。这是他们的燃情芳华中,最令人动容的部分。

  不只为一句“卡沙沙”,还为了更多人的“兹莫格尼”

  2021年2月25日,北京,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,三河村被授予“全国脱贫攻坚楷模”荣誉称号。站在人民大会堂,李凯代表全村父老带给习近平总书记一句“卡沙沙”(彝族语,意为“谢谢”),一句“兹莫格尼”(意为“吉祥如意”)。

  村民说,那是他们的祝福,献给他们心中敬爱的领袖,也献给他们身边的身居最基层的书记李凯。

  “这个年轻人,很有办法,能往村民心里钻。”驻村干部向记者介绍,“尽管很多时候,干部和群众的语言交流不是很通畅。”

  曾经的易地搬迁项目中,村里征用了个别村民的农田。后期修建略有调整,有近一亩的土地因既没有施工也没有交还农户,闲置了三年。

  要支付征地建房的土地费用时,搬迁农户与被征地农户两方争执不下,村干部遇到了“硬碰硬的难题”。李凯被推选为“解题者”。

  “我的破题思路就一条,设身处地为群众想。”李凯没有把矛盾责任归给一方,而是站在各自角度冷静分析—易地搬迁户想把地退还给当初被征地的农户,是因为觉得地没有利用上,还得多交钱,心里肯定不愿意;被征地的农户觉得地荒得久,复垦难,而且收成不好预期,心里肯定犯嘀咕。

  “都有道理!”李凯作出决定,费用由村委会来担。他不是只会“拍胸脯”的干部,短短时间里,他已算了一笔账—新建的多功能圈舍很快启动,申请到的资金便可用于村集体,集体经济的营收支付这笔“小钱”绰绰有余。

  “李书记算得长远着呢。”驻村干部们抢过话头说,这块平整的土地以后便是村集体所有,成为未来项目发展的储备用地,“这个题解得妙,实现了共赢”。

  那一天,李凯听到连连的“卡沙沙”。

  “都是小事,还要采访吗?”李凯不只一次问记者,他觉得“这些事太小了,能上大报吗”。

  可他不知道,他帮助过的村民洛古有伍,已等候记者多时。记者从翻译的口中得知,洛古有伍最爱养羊,可他起初不愿加入合作社。他摆出各种理由,但李书记最懂他,知道他真正的理由是因文化程度不高,担心在合作社算不过别人、吃亏。

  “李书记从不说出口,但他看穿了我的心。”洛古有伍倾诉道,“他带着我的亲戚朋友加入,让我和他们合作。渐渐地,我信心来了,我相信他!”就这样,李凯悉心照顾着村民的经济生活,也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人们在发展途中的尊严。

  2018年6月,西南石油大学选派90后辅导员李凯到凉山驻村帮扶,三年期满后,李凯延期了一年;一年快到,李凯又一次提交了延期申请。

  不只为一句“卡沙沙”,还为了更多人的“兹莫格尼”—在李凯的笔记本上,记者看到了这句话。

  温柔的爱播撒在寻常日子,盛开在大山深处

  2021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的颁奖台上,另一位青年郭子涵也在。“看似是我一个人走上台,实际上我接过的是两代人的荣誉。”这位驻村第一书记泪流满面。

  她的父亲郭建平是山西省晋城市陵川县附城镇台北村第一书记,因劳累过度不幸倒在了工作岗位上,年仅51岁。父亲去世十天后,郭子涵主动申请到脱贫攻坚一线,继承父亲遗志,来到台北村。这是她的“青春纪念册”中厚重的一笔。

  “替父从征”的郭子涵与《木兰辞》中的花木兰不一样,她的驻村第一书记生活里,没有那么多“万里赴戎机,关山度若飞”一般惊天动地的时刻。“历史性时刻往往都需要酝酿的时间,每一桩伟大的事件背后都有一个扎实的发展过程。”在脱贫攻坚接续乡村振兴的路上,26岁的郭子涵把所有热情投入这个“酝酿过程”中那些看似平凡而琐碎的事务。

  如今郭子涵已赴秦家庄担任驻村第一书记,产业发展、文旅康养项目、乡村振兴示范创建……大事小情处处考验着她,时时占用着她的精力。采访只好在夜深人静时进行。

  “让您陪着工作到这么晚,很抱歉。”郭子涵很照顾记者。她给人的最深印象便是温柔。“流淌在她的语调里,还体现在她心细如发、体贴入微的交流方式中。”多年与郭子涵接触的村民对这份温柔感知得更为真切。

  每个月的防返贫监测走访,郭子涵一天从黎明到深夜,要走访二三十户村民,直到走完300多户。子女在外打工的叔叔婶婶,像盼女儿一样盼着“小郭书记”到来,和她拉家常、谈心事,迫不及待。

  宏大事业的根基,正埋藏于日常的细节处。“一斤玉米卖到1块2还是1块4,郭书记记得比我还清”“大冬天,小郭书记手上长了冻疮,可她首先想到的是俺们的取暖问题,帮俺们申请‘煤改电’,后来每家都免费安装了空气能取暖设备”……温柔的干部带来的是坚强的支持,润物无声的力量鼓舞着一群人积极乐观地往前奔。

  “乡村振兴不只是把自己的腰包弄鼓,还要在观念、意识和做法上全面进步。”很多村民告诉记者,这是他们从“小郭书记”身上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。

  “我们这个工作不知道什么时候结束。”郭子涵说,“但只要在这里一天,我就不会停止这样的状态。”

  在她工作过的台北村,记者看到一条800多米的硬化路,浅色一边是父亲组织修的,深色一边是女儿组织修的。在太行山深处,在村民攘来熙往的路上,这抹深青色,见证着一位自认为平凡的青年不平凡的青春。

  把自己“种”在村里,把希望“种”进人心

  江西省武宁县东山村,三面环水一面靠山。站在高处远望,宽阔村道将山与水隔开,一边是屋舍红蓝相间,一边是湖水波光粼粼。

  这派美丽景致,离不开驻村第一书记谭翊泉和驻村干部们。他在这里工作了八年。

  面对“庐山西海滨湖第一村”的全面振兴,谭翊泉有太多的“大概念”可以谈,但在记者面前,他更愿意讲竖一排路灯、修一条路,建一个操场。“乡村振兴,首先是提振人心,做的事要实。”他说。

  谭翊泉的故事令人感慨—一个村庄的旅游发展,居然是从一场篮球赛开始的。

  做乡村旅游规划时,村里选了8栋保留完整的土坯房,计划做民宿。房主基本答应了流转,但一听说是搞旅游、还要重金打造,租金坐地起价,把投资人吓得跑了回去。

  事情陷入僵局。“短视,是因为大家对村子和自己的未来缺乏信心。”几十年的城市化进程,青壮年劳动力不断流向城市,村庄逐渐“空心”,驻村第一书记对这一点体会很深。他必须通过别的办法解决问题。

  时逢乡里举办农民运动会,各村要组队参赛。谭翊泉将之视为扭转局面的好时机。

  之前的运动会,村民热情不高,鲜有人报名,连一个篮球队都组不起来。村两委多方努力,邀请了许多在外地的年轻人回家备赛、训练。

  效果出奇地好,现场空前地热闹,篮球队连连获胜!在村民心中,那场面丝毫不逊于贵州的“村BA”。

  消息不胫而走,许多在外地的村民都自发购买机票、火车票回家,为决赛助威。“决赛,场上选手卖力,场下观众喝彩,硬是把全乡最厉害的队打败了,问鼎冠军!”驻村干部兴奋地描述着,“获胜了!村里人全都抱在了一起,欢呼响彻全场。”

  那天晚上的庆功宴,大家你一言我一语,抒发着对家乡的情感。借着机会,谭翊泉给年轻人诉说了打造东山村的构想。

  “谭书记,你说怎么干,我们就怎么干。家里人的工作,我们来做。”这些年轻人袒露,他们的内心里,对家乡的未来曾有过“荒芜”的想象,但谭翊泉和干部们“种上了一片充满希望的绿色”。

  在外打工的年轻人回来了,德高望重的乡贤们也加入乡村旅游建设。村子里建起了十几栋民宿。

  5年前,驻村期满即将离村之际,谭翊泉写好了返回九江学院的申请。老支书彭仁训拿来了一沓写满名字的纸,上面是全村53名党员推选他为村党支部书记的签字。

  老支书只用了一句话就留下了这位年轻人—“村子需要你!”

  他一直留到现在。

  (光明日报记者 彭景晖)

  (本期选题支持:周仕兴 杨珏 张国圣 周洪双 王洋)


免责声明:刊登本文仅为传播信息之用,绝不代表赞同其观点或担保其真实性.如认为转载内容已侵权,请联系编辑删除.

Tags:

作者:Admin
友情连接
Copyright © 2012-2024 js.caijx.com 江苏财经. All Rights Reserved .  
邮箱:1837655332@qq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