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上一篇文章:南通居民消费能力持续提升 山姆带领高品质生活新风潮
- ·下一篇文章:中国打响根治农民工欠薪攻坚战
澳门青年谈回归:我与特区一起成长
中新社澳门12月15日电 题:(澳门回归20年)澳门青年谈回归:我与特区一起成长
作者 龙土有 陈志峰 王瑶
“你可知Macau,不是我真姓,我离开你太久了,母亲……”这几天,《七子之歌》的旋律回荡在澳门的大街小巷。20年前,黄洁贞是一名高三学生,与新生的澳门特区一样,面临着人生的重大变化。
黄洁贞是个土生土长的澳门人,出生于一个基层家庭,小学、中学阶段依靠奖助学金完成学业。
对学习成绩优异的黄洁贞而言,升学本应有很多不同的选择,但她以家庭为先:“回归初期澳门的经济及就业情况不太乐观,我是家中长女,首先要考虑毕业后的就业问题。”于是她选择了到澳门镜湖护理学院就读。
澳门回归的20年,正是黄洁贞步入大学、走向社会并逐渐成长的过程。身为护士的黄洁贞在做好护理工作之余,积极参与澳门社团工作。
2013年,她作为妇联的代表加入“群力促进会”,参与澳门特区第五届立法会选举,首次参选便成功当选;2017年,黄洁贞再接再厉,以妇联牵头成立的“美好家园联盟”第一候选人的身份,参选澳门特区第六届立法会选举,再次当选,连任至今。
从护士到立法会议员,黄洁贞十分感恩能得到妇联团队的信任及广大市民的认同和支持。“澳门回归后我获得了与特区一起成长的机会。”她认为,澳门青年是有向上流动机会的,前提是青年要努力提升自己,把握机会。
而澳门大学学生李嘉俊则是与澳门特区同龄的“回归宝宝”。作为一个学生,李嘉俊自认为是无比幸福的。“澳门回归后,特区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助学政策。大学生能享受到大专助学金、大专学生学习用品津贴、无息助学贷款等。2007年,特区政府还实行了长达15年的全民免费教育。”李嘉俊是这些政策的见证者,更是这些政策的受益者。
“对澳门回归最大的感触,是人心的回归。”澳门城市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执行副院长王忠说。在他看来,澳门回归就像是一个失散多年的孩子终于回到妈妈的怀抱。
王忠认为,澳门居民爱国爱澳的优良传统,在澳门回归后得到进一步升华,发展成为澳门社会的核心价值,进而促进“一国两制”在澳门的成功实践,推动了澳门经济的增长、民生的改善及社会的和谐,未来也将进一步支撑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发展。
对于青年人才的培养,王忠指出,澳门特区政府高度重视人才问题,提出了“人才建澳”战略,推出了多项举措,包括设立了“人才发展委员会”、构建了高等教育人才资料库、在大学设立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、增加大学奖学金名额和金额等。此外,还通过“千人计划”等项目发掘人才、培养人才,为爱国爱澳事业培养接班人。
“澳门回归后,中央惠澳政策多种多样,澳门乘搭国家发展的快车,迎来了新一轮发展机遇。”澳门青联会长莫志伟深深感受到,澳门青年的未来与祖国的发展密不可分。
从小在澳门长大的莫志伟,1996年在海外完成学业后回到澳门工作,亲身见证了回归后澳门的快速发展。他忆述:“回归后,经济上的改变有目共睹,各行业得到急速发展,澳门青年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。”
正是这个原因,莫志伟于2000年加入澳门中华总商会青年委员会,正式开始参与青年事务工作;2006年,他与各界青年代表一起发起成立澳门青年联合会,2016年,当选为第四届会长。
澳门青年联合会成立后,致力为青年“多搭台,多搭梯”,协助青年成长、成才、成功,鼓励他们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。每年均组织各不同主题的交流团到内地参观学习,深入了解祖国的发展;另外,还经常组织各类型的讲座、研讨会等,让广大青年了解各地的机遇以及惠澳政策。
展望未来,身兼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的莫志伟表示,澳门青年机遇处处,要利用好“一国两制”这个独特的优势,装备自己,提升自己竞争力,把个人与澳门及祖国的命运紧密地结合在一起,为国家及澳门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。(完)